您的位置: 米兰在线网页版官方入口>米兰(中国)体育官方网站>科普友料

科普友料|腰背痛、晨僵?以为只是“腰肌劳损”,却错过该病的最佳治疗时机

发布来源:中老年保健杂志
发布时间:2025-09-28
字体:





强直性脊柱炎以前可能是一个听起来让人感觉很陌生的疾病,如今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。以前许多患者有腰背疼痛、晨僵等症状,却认为自己只是“腰肌劳损”,错过了“早发现、早治疗”的时机,而如今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、医学科普知识的推广、一些公众人物公开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等,大众对这种疾病更加关注了。




那么,强直性脊柱炎究竟有哪些特点?为什么早期发现如此重要?中医在治疗中又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呢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。



强直性脊柱炎自查

中医学将强直性脊柱炎归于“大偻”的范畴。所谓“偻”,是脊背弯曲之意,疾病如果发展到“偻”的阶段,人的脊背弯了,整体形态变了,患者就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和失去工作能力,治疗起来也颇为困难。所以我们提出了“欲偻”的概念,也就是疾病早期“要成没成”的时候。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早期,也就是“欲偻”时期,如果能够发现病情、加以治疗,并通过运动与疾病“抗衡”,就可以缓解症状、延缓疾病发展,患者会得到较好的治疗结果,不会发生严重的关节畸形、体态改变。

我们可以通过一些“自查”来早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。

自查是否有家庭遗传


风湿病(包括强直性脊柱炎、类风湿等)都有家族聚集倾向,如果三代亲属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或其他风湿病患者,需要提高这方面的警惕,有症状时可以到风湿病科就诊排查。

自查痛点

在幼年、青少年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,往往会出现下肢大关节的肿痛,多发生在单侧,如膝关节、踝关节、足跟肌腱等处。比如有一位小朋友总是对妈妈说自己脚痛,妈妈带他到骨科就诊,经过一些按摩治疗没有好转,踝关节出现了明显的红、肿、热、痛,后来经过基因检测,怀疑他可能是患了强直性脊柱炎。经过我们的治疗,小朋友长大后恢复得不错。

在成年人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,往往会出现腰骶部、臀部、脊背部的僵硬、疼痛,早晨起来时有晨僵,活动后疼痛会减轻,久坐、久站后疼痛会加重。这些是成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症状,也可以通过自查来发现。



小 知 识

如何识别腰背痛是否是强直性脊柱炎症状


您可能会觉得,腰痛、背痛这样的症状在生活中很常见,多半是劳累所致,不会往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疾病方面想。这时不妨试着休息一下,看看通过休养疼痛是否会缓解。一般来说如果是劳累导致的腰背痛,休息后症状会减轻;而如果休息后没有任何缓解,就要考虑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。这时可以到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,排除一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。





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

中医认为,肾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基础,《黄帝内经》中早就指出:“肾者,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”所谓“作强”,就是能支撑人们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。“伎巧出焉”,肾气足,就可以指导人体的肢体、各个关节进行各种各样的正常活动。

肾与督脉相连,督脉是一身阳气之主,肾阳、督阳充足时,人的精神足,体力也足,体态姿势也是有活力的。如果肾督阳虚,风寒湿邪深侵入肾,肾主骨,这时就可能出现骨损伤。




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

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则是扶正祛邪。


扶正


扶正多采用补肾阳、强督脉的方法。补肾不可过于温补,应采取平和补肾的方法。我们推荐的用药有“一黄二白”。


“一黄”为金毛狗脊,形似狗脊,以形补形,可补督阳、补肝肾、强腰脊、健筋骨、利俯仰,药性温和,补阳而不助火,长时间用药也是非常安全的,适合像强直性脊柱炎这样缠绵难愈的风湿病。


补了肾阳的同时还要顾护肾阴,这样才能求得阴阳平衡,可用桑寄生,同样有除风湿、助筋骨、益肝肾、强腰膝的作用,却偏于补肾阴。“


二白”是白术山药,为健脾药。


在中医的认识中,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,先天与后天相互滋养,以后天养先天,故在补肾的同时也要健脾。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脾胃运化成精微物质,化生气血,补益肾阳和肾阴,故健脾即可补肾。


白术健脾温中、温化痰饮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说其“主风寒湿痹,死肌”;

山药“补中益气力,长肌肉,久服耳目聪明”。

两者对强直性脊柱炎都非常有帮助。




祛邪


祛邪为祛除风、寒、湿、热诸般邪气。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常为外感风寒湿邪,以寒之邪为主,所以要重用祛寒药


祛寒药的最佳搭档为海风藤桂枝。海风藤能够祛风寒、通经络,桂枝可温经通络、通调血脉,两药搭配能够非常好地祛散寒邪。




体育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作用

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,治疗要“两匹马拉车”,除了服用药物,还要进行体育锻炼


我们发现,对于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,也就是“欲偻”的患者,不需要服用太多药物,只要每天坚持做医疗体操,病情就能得到控制甚至缓解。医疗体操不仅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,也适合很多风湿病患者,健康人尤其是需要伏案工作的人,经常做操,活动脊柱和腰身,也能起到补肾的功效。


下面介绍几个活动脊柱的经典动作。


“七点靠墙”


“七点”是指后脑勺(枕部)、两肩、两臀、两足跟七个点位,这七处贴墙站立,两手掌心向下端平在胸前,做扩胸运动。(图1)



靠墙提踵


起始动作同“七点靠墙”,抬脚后跟时吸气,打开胸廓,落地时呼气,放松。注意脚后跟落地时要有所控制,感觉筋的牵拉。强直性脊柱炎是肌腱末端的炎症,做这个动作可以防止肌腱末端的骨化、纤维化,并减轻疼痛。健康人也可以经常做这个动作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(图2)



拱桥


仰卧于垫子上,双膝屈曲,脚掌贴地,双手掌心向下放于身体两侧。之后利用双脚和双手的支撑,边吸气边将臀部及上半身抬高,数8个数抬到最高,略停顿,再边呼气边放下,数8个数慢慢还原到图3体位。整个过程要慢,并保持肩部不抬离垫子。这个动作可以将整个脊柱关节活动开,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僵直的症状,同时也可以活动髋关节和膝关节。(图3~4)


每天运动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、体力等灵活掌握,一般患者运动20~30分钟就可以了。


小 知 识

游泳不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


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就发现,游泳池的水温最高也不会超过28℃,与人体36℃的体温相差8℃以上,游泳时人体的毛孔是张开的,水中的寒湿之邪就会侵入人体。从那时开始,我们就建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要进行水中运动。到了2014年,这条建议已经写到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指南中。可以说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认识是非常领先的。


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着深刻的认知和丰富的治疗经验,希望患者可以早期发现,早期治疗,获得良好的预后。

此内容为医学科普,仅供参考

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


专家简介




阎小萍

米兰网官网中医风湿病科主任医师,米兰网官网中医风湿病科创科主任,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、岐黄导师,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(师承),全国名中医,全国第四、五、六、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,首都国医名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会长、世中联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。

从事中医临床一线工作五十余年,先后研制出补肾强督方、补肾舒脊颗粒、清热舒脊颗粒、寒痹外用方、热痹外用方等协定处方及院内制剂。




孔维萍

医学博士,米兰网官网中医风湿病科主任医师,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全国名中医、首都国医名师阎小萍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。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世中联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等。

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》常务编委、《世界中医药杂志》青年编委等。



文章来源:公众号“中老年保健杂志”

米兰网官网 © 版权所有
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
Baidu
map